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时间:2025-04-14 08:38:1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文共13654字]

第一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21页,下引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第3卷第219页)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针对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怀疑,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光明。”(第1卷第336页)“人类总是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3卷第217页)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他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3卷第36页)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在新世纪实现腾飞。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变革创新的光荣传统。1997年11月1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第2卷第62页)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是这一精神推动的结果。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

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他指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第3卷第278页)对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第3卷第401页)江泽民同志还提出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他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3卷第559-560页)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首先,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第2卷第33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坚持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关键。其次,要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再次,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本站向你推荐:WwW.)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些思想为我们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保持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活力指明了方向。

坚持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五千年磨砺,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是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统一的精神脊梁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第2卷第61页)正是这一理念,使中华民族与周边邻国长期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饱经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世界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江泽民同志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与当今世界主题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制定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也绝不谋求霸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第二篇: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傅守祥“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 ……此处隐藏8935个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部署。

第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实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在当代中国,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既要把社会主义作为矢志不移的共同理想,又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这是民族复兴伟业的本质要求。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所要维护的民族独立,所要增进的民族团结,所要追求的民族富强,所要实现的人民幸福,都要靠社会主义提供根本的政治和制度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实现时代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历史地统一起来,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接再厉,在迎接新的挑战中,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继续推向前进。第一,要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作为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民族复兴的根本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未来的伟大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根本指引;推进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根本保证。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上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中深深蕴藏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大地激发出来、更好地集聚起来,就能够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梦想逐步化为现实。第二,要把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作为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民族复兴的重要契机。破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难题,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

占优势的压力,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挑战,面临腐朽思想影响侵蚀加剧的考验,面临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的风险。要解决这些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难题,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帮助人们铸牢志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排除风险,开拓奋进。

第三,要以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内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振兴中华的新需求而产生的,它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一、相补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贯通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握历史方位,培育世界眼光,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吸取现代文明的有益内容,积极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要把时代精神所体现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适时充实到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去,使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富有时代气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四,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民族复兴的先锋模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全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杨永利/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第五篇: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同学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吧!

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在古代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转眼已经60年过去。当年领导抗战的民族领袖,大都作古;当年参加抗战的民族战士,幸存者也大都垂垂老矣。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场抵御外侮的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已经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欣赏大合唱《爱我中华》

(三)我们应该弘扬民族精神?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我们可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礼貌相待,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这样我们的校园不就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吗?

在家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减轻家长的负担,有礼貌地对待家中的长辈,自觉的完成家庭作业,不让家长担心,同时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这样我们的家庭不就会更加温馨幸福吗?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

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文共1365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