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精选多篇)

时间:2025-03-23 08:37:52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精选多篇)[此文共10519字]

第一篇: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说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懂,但也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目前的解释有1700多种。培训学院选用了英国的解释: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文化其实就是对生存而做的调整。现在,许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企业再造,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培训,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文化。

文化其实存在于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个时刻每个部分,在公司中不管你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受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现代的社会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做载体的,是一个群体概念。许多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员工文化。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老员工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把自己的一些文化转化成企业文化,那这是企业就是没有文化的。

既然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企业文化也应是企业对生存环境作出的适应与调整。所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常新常变的。从这一点上来看,老板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自己,从而调整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面临的三个生存条件:竞争、变化和全球化。

(一)竞争

随着人们生存意识和和谐发展意识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目的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更多的是逃离“红海”而选择“蓝海”,是为了离开竞争而竞争。从性质上来看,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为了输赢,也不是双赢,而是为了发展。为此公司提出的“带领经销商、供应商一起成长”的战略,培训学院设置了对经销商、代理商的系列培训。比如2014年12月出召开的“工程业务拓展培训班”,就是出于让经销商跳出只做零售或批发的竞争,强化对工程业务的拓展。从而为经销商创造更多的价值。于此同时,加强了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

(二)变化

变化是由技术的创新与知识的发展而产生的,从近十年的变化规律来看,将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企业时代结束,顾客时代开始;个人时代结束,团队时代开始;价值转移时代开始。

(三)全球化

全球化的变化带来的就是资源全球化和规则的全球化。

鉴于以上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我们确定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必须通过产品和员工。那么培训学院对基于企业文化培训的出发点也是产品和员工。通过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来实现公司在变化中的发展。

第二篇: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2014-11-04 16:04

每天早晨,从班车开进公司的大门,门卫立正敬礼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水房中有人在冲洗墩布,操场上有人在活动身体,更衣室有人走出来,和碰到的同事打着招呼。装配车间里,早到的员工,已经开始擦洗地面。机工车间里,上早班的员工早就已经开始了工作,在车间外面可以听见牛头刨切削工件和天车搬运工件的声音。这是每天早晨我们都能见到的场景,这就是我们的公司。

做为一家200多人的公司,我们承担了印刷业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以辛勤地工作,服务于票据印刷业和包装印刷业。

10年前,我们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同时也试图将先进的员工素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到公司。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的确有了和一般的企业不同的东西。在垡头这个尘土飞扬的地方,公司的厂区像是一处世外桃源。到处是草坪、花坛、绿树,厂区干干净净,地面几乎找不到一个烟头。车间内的零件整齐地码放,员工们辛勤而努力地工作。

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在行业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1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我们公司自己的企业文化。做为一个普通员工,我确实看到了公司在产品发展、环境变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什么是企业文化?今年年初我们学习了余世维的《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余世维讲的很清楚:企业文化——是一种公司上下共有的价值观,最终要融入思想与行为。

公司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对未来几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确,在任何行业,经营企业都象是逆水行舟。不向行业第一把交椅努力,其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公司上下同心携力,力争第一的意识,正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企业文化。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两个方面,好的办法层出不穷。

举办文体活动、朗诵企业精神、统一服装、ci形象设计,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些做法终归只是企业文化的形式,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只有表层的形式,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雷锋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想把它改一改,用来阐述一下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对待同事,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工作任务,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对待同事,要象春天般的温暖”。我们从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汇聚到了公司。从社会中带来的观念与公司的理念进行碰撞和交融。我们来到公司,除了为得到那份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得到他人的尊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们公司的每个人,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可能超过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我们见面抱以微笑,工作中友爱互助,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让我们之间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别管工作多苦多累,能有一个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

“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热爱自己的工作,只要是在岗位上,就要百分之百投入,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公司给每位员工的薪水是有限的。但是,公司给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进行创造的空间却是无限的。我们的工作岗位,其实就是我们每个员工表演的舞台。只要登上舞台,我们就要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有句话叫:“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许多艺术家,常常把一个小角色演绎得非常出彩,甚至盖过了主角。其实,这句话在工作中也适用。工作岗位不同,但不妨碍做出成绩。“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了就不是小事,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对待工作任务,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上下同欲者胜,如果我们每位普通员工也都能理解并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公司将会成为竞争对手眼中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里所说的“敌人”,是指一切阻碍我公司向前发展的因素,包括:技术上的难关、品质上的缺陷、高居不下的成本等等。这些因素,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敌人,在与这些“敌人”做斗争时,要做到心狠手辣,残酷无情。

如果我们公司能够形成这样的企业文化,我想,我们离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此处隐藏5652个字……情,企业文化的口号可

第五篇: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践行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践行 何为企业文化?它的功力何以会这么大?

说到企业文化,人们一般很容易把它与企业的文体活动、文化生活等具体性的文化形态相互联系。做这样的理解并不算错。因为这些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确是构成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的一个有机环节和组成部分,是企业凝集人心、提高士气、活跃气氛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哈尔滨分公司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而创建并屡获殊荣的“百人女子合唱艺术团”(黑龙江省合唱比赛金奖、中国人寿东北地区文艺调演特等奖、中国人寿全国系统进京汇报演出第一名),在树立公司形象、展示员工风采、鼓舞员工斗志方面就起到了很大的助动作用;比如哈尔滨分公司为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而创办发行的《中国人寿服务资讯报》,对公司建设、业务发展就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内涵却似乎更为的宽泛。现代管理学理论上的企业文化则主要是指, 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经营实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有的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还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凝结成一句话概括出来,如 中国人寿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新华人寿的“立信于心、尽责至善”等。

透过这些立于言、行于文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也透过那些涉及个人或企业命运转折的典型案例,我们似感受到两方面的无形意义。一是,所谓的企业文化是由一些诸如精神风貌、公司风气、员工士气、领导风格、发展愿景, 以及责任感、荣誉感等软性的词汇和概念组合起来的 ;二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在平时是隐含不露的,它只有在当企业发生重要变故或个人组织关系发生重大变动时它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正像美国学者迈克尔 ?茨威尔所说:“大多数人并不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到它的存在。”由此我们可能会问,难道这些无形的意义和无形的存在真的就能决定企业的未来、决定竞争的成败、决定个人命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管理大师盖瑞 - 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就曾这样说过:“文化,就像能力这类字眼,可以说出名称,但是却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文化却绝对是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是因为,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后面却隐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 生产经营和 工作实践 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活动和行业特性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它体现着管理层的 领导风格、个性品格 和员工的 文化素养、职业操守,并凝结着企业的精、气、神, 它渗透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与员工日常行为之中,不仅 调节着员工的意志和信念,而且还 深刻影响到企业的远景目标和经营策略。在企业文化 这面旗帜上标示着企业信奉、倡导的是什么,它告诉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显然,这些无形的意义就是通过这些无形的存在来起作用的。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士气高昂的企业,它在市场上的拼搏力会是什么样子?而一个人心涣散的团队,也就很难企望它能有好的执行力。正是基于此,哈默尔又进一步强调说:“究竟要如何塑造使企业导向成功的价值观、思想,以及精神模式?这是一个无数管理者都在关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不遗余力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经过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几年来的共同努力业已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并在经营活动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我们的展业队伍能征善战,我们的的管理团队精细周到,我们的业务收入逐年攀升,我们的文艺活动名声在外。这些都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其时段性,它会随着经营目标的变化和领导人员的更替而调整和深化。当前,随着中国人寿股份制改造的深化,公司在美国、香港的成功上市和新领导班子的组成,以经营绩效最优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企业经营目标就逐渐突显出来了。 因此,适时进行公司文化变革,导入新型企业文化已势在必行。 这样以来,努力营造一种 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 树立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建立以绩效文化为核心 的企业文化,要有 一个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执行力和素质良好、业务娴熟的执行层来保证和推动。这就需 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总公司 提出的:“能力决定岗位,贡献决定价值”的用

人理念,并 围绕有关人的各项规定,包括机构设置、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资待遇、职位调整等相关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手段和 薪酬激励体系, 以据此向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和宣示,企业文化的导向和管理层真正倡导的是什么。企业要发展就要进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论是改革分配机制,还是调配人力资源,还是重组业务流程,都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系统来一步一步的引导,以促进员工逐渐转变观念、顺应变革,而只有当员工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做到了与时俱进,才会真正促使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发展,有效确保企业的基业常青。当然一个好的执行力,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力和决策力来提升、去推动。这无疑也对企业领导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在人们思想上,尤其是在领导层中都有着一种不好的偏向,即每当遇到企业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往往会认为这都是下级的责任;每当业务指标完成不好时就往往会认为这都是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反思,好象领导永远都是正确的。其实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企业里有很多的问题大都应问责于决策层。这里或者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定得不切合实际,或者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人才没有适才适所,等等。8月11日至8月13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暨2014国际龙奖ida年会上全球280位保险企业的ceo就如何确保企业的管理效力,增强其执行力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

论.ceo们一致认为:用人得当是关键!而在隋朝工匠博友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文章中有一位网友做了一幅这样的跟贴:"我是中铁快运的一名员工,看了这篇文章后感觉到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们公司的领导对工

人的要求非常高,但对于职工工作的场所,能力从不过问。我们每天工作13个小时而从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对于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无限上纲上限,什么下岗,什么待岗,全都向你扑来,而对于员工没有半点的尊重,想让你加班你就得加班,完全忽视我们的权利,我们在汉口车站工作了将近30年,现在作为劳务输出到中铁快运工作,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就像一名黑打工者。我们现在真是苦不堪言!!!上班有点下班无点,而没有哪一位领导到现场来关心我们。"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因此,企业的领导班子一定要有民主作风和前瞻意识,不断 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计划编制的透明性。以便有一个好的团队来执行,以便有一个好的政策去依循,以便有一个好的文化去激励、以便有一个好的目标去奋斗。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精选多篇)[此文共105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