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渲染导入
1. 播放音乐《过雪山草地》(提前板书好课题)
2. 感人至深的《过雪山草地》,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红军指战员们,一起战饥寒、斗风雪的长征途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长征途中那段最为艰难的历程,走进那片草地,走进——《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学生读课题)。
3.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课文描写了在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枪杀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用以充饥这样一件事。) 评价:你的概括很简练。 你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4.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阅读这样的文章仅仅了解写的是什么还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沉入文字,用心品味,走进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 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1. 彭德怀的大黑骡子是一匹怎样的骡子呢?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写到了。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心找一找这句话。找到了吗?(请你来读一读)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请同学们字字入目的读读这句话,从语言文字中,你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匹怎样的骡子呢?
2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3 学生交流:
(1) 这是一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骡子,(说说你的理解,你从哪里看出它的吃苦耐劳?你抓住了两个“又”字,既要驮伤员,又要驮粮食和器材,真是太辛苦了。)
(2) 还有要补充的吗?(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说明它身上背的东西很多)是啊,大黑骡子要以瘦弱的身躯背负山一样的重担,太不容易了。
(3) 每天都是如此,是啊,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过草地,已经有近十个月了,将近三百多天,大黑骡子究竟帮助过多少伤病员,运送过多少粮食和器材,大家都已记不清了,但大家都记得,每天他的背上堆得像——小山似的。
(4) 这还是一匹怎样的骡子?(忠心耿耿)三百多个日夜始终陪伴着彭德怀,不离不弃。
4学生个读:你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吗?
评价:你突出了两个“又”字,让我感受到你对大黑骡子的钦佩之情。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对大黑骡子的心疼。
5学生齐读:让我们把你对大黑骡子的感情融入这句话,一起读好它。
过渡:从同学们的语气中,张老师听出了的心疼与不忍。那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中写彭德怀表现的句子。
6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7学生个读: 停一下,这里的念叨能理解吗?(念叨是怎样的说?轻声的,反复的说,好像是和一位知心朋友在说话。)你来念叨下,再轻一点。继续读完。
8学生交流:你能不能紧扣关键词来谈一谈,你感受到了什么。
(1) 抚摸 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一个动作表达了疼爱)你能读出这份疼爱吗?(学生个读)
(2) 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给大黑骡子 感受到了心疼(这干粮是谁的?当时草地上已经断粮了,这粮食对于战士来说是极其珍贵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生的希望,但彭德怀却把这粮食,怎么样?悄悄分给了大黑骡子,可见他爱大黑骡子胜过爱自己。)
(3) 一直看着它吃完 (才安心、放心)是啊,兴许大黑骡子吃饱比彭德怀自己吃饱还要高兴吧。
9学生齐读:在彭德怀的眼里,大黑骡子不再是普通的牲口,而是伙伴,是战友,是自己的孩子,看着他连一点草料都吃不上,真是心疼极了。一起读。
过渡: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等细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彭德怀内心对大黑骡子的爱。(板书:爱)读书就要这样,抓住这些细节细细品味,走进人物内心。(板书:品味细节 走进内心)
(二) 寻找爱的细节,深化爱的体验。
1在课文中,还有很多细节,也许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话,也都在传递着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20小节,去寻找这些爱的细节,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2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找到的细节。
出示: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背过脸去。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3交流:
(1) 哪个词语最打动你?(深情)眼睛里有深情,首先心中要有(深爱)这个深情让我们读懂了彭德怀的内心。谁愿意把这种深情读出来。女生一起读。
(2) 彭德怀为什么要背过脸去?(不想看到大黑骡子倒在血泊之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意味深长,动人心弦。我们来读好这七个字。
(3) 从摘下军帽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摘下军帽?致敬牺牲的战友时,会摘下军帽。)这个动作告诉我们彭德怀对待大黑骡子就像对待——为革命立功的战士一样,对待——情同手足的兄弟一样。
(4) 你还找到哪些爱的细节?他在发火啊,他不吃是因为这肉汤里有大黑骡子的气息!他怎会忍心吃呢?男生一起读好这句话。
你看,抓住这些细节来品味,我们就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了。
(三) 聚焦“命令”,感受彭德怀对战士的爱。
1课文从始至终都在告诉我们,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甚至超过了爱自己。可现在,草地断粮了,这是红军面临的——燃眉之急。(出示:燃眉之急 火烧眉毛了,十分危急)彭德怀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燃眉之急?(杀牲口,包括大黑骡子)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一共只有6画,却笔笔艰难,笔笔沉重。因为要杀的是彭德怀非常爱的大黑骡子。这命令是谁亲口下达的?(彭德怀)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能找到彭德怀下达的这些命令吗?
2初读命令,感受坚决。
出示:(1)“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2)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荣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3)“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了!”彭德怀双手插在腰间怒吼道。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这三次命令的内容其实都在表达——要杀死大黑骡子,只是语气越来越——坚决。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下,一组读第一次,二三组读第二次,全班读第三次。
从这些命令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命令能更改吗?(不能)会动摇吗?(不会)
现在,请同学们看板书,一边是深沉的爱,一边是坚决地杀,此时,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杀它呢?)
3再读命令,走进内心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出示要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20自然段,思考:三次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结合下令的背景,用心体会任务的内心。
(1) 交流第一次命令
A出示命令:“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当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就是草地已经断粮了,后面的部队甚至连野菜都挖不到了。
B拓展资料:草地荒无人烟,环境极其恶劣。在断粮之后,连野菜都挖不到了。红三军团每天都有近百人因饥饿永远倒下。近200公里的草地沿路,随处可见战士们的尸体。后续部队不需向导,只要沿着一路战士的尸体就能找到部队前进的方向。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内心会怎样想?(我一定要让战士走出草地,不能让战士们再倒下了。)
C对啊,他必须让自己的战士活着走出草地,这是他的责任啊。谁能读好这第一次命令。
(2) 交流第二次命令
A出示命令: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荣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第二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其他人的一再请求下)战士们是如何请求的呢?谁来读读他们的请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战士们舍不得大黑骡子,不忍心杀它。)
B面对这样一群宁可自己昏倒,也不愿杀大黑骡子的战士,彭德怀是如何表现的呢?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C补充写话:
决定要杀大黑骡子了,彭德怀的内心是真的平静吗?说说你的理解。(其实在这个平静之前,彭德怀的内心一定经历过无数次的挣扎、他一定是在反反复复的权衡过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彭德怀边踱着步,边想着:现在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战士们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大黑骡子立功无数,犹如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为军团长的我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引读——为了多一位战士,多一份胜利的希望,彭德怀平静的说:
——其实,在彭德怀平静地外表下,流露的更多的是对战士们的爱啊,纵使他内心满是不舍与痛苦,他仍要平静的说:
E终于,在战士们的再三请求下,彭德怀变得不耐烦了。从不耐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想再拖下去了,是啊,人非草木,兴许战士们再多劝一句,彭德怀就会动摇了。)
这不耐烦中包含了对大黑骡子的不舍,更包含了对战士们深沉的爱啊。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3) 交流第三次命令
A出示命令:“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了!”彭德怀双手插在腰间怒吼道。
第三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方副官长迟迟不肯开枪的情况下)
B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德怀会由不耐烦变成怒吼呢?(当时时间的流逝就意味着战士生命的逝去,每耽误一分钟都可能会有更多的战士倒下)从怒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担心、不想再拖下去了,饱含着对战士的爱)
小结:在这三次的命令中,彭德怀的情绪由平静到不耐烦,甚至是怒吼发火,但是我们联系下令的情况,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不难发现,这背后饱含着的是彭德怀对战士的无私的爱。
所以我们说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最后的时刻到了,老师在音乐声中引读第18自然段。枪声响了,高大而瘦弱的大黑骡子倒下了。生读19自然段。
2、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 虽然身无御寒衣,却能走出草地,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对,这样的队伍就是铁流。
(2) 是什么融进了这支红军队伍?让他们能这样的英勇无畏?
3、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无数故事中的一则故事,在长征途中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比如用生命呵护的七根火柴,为救出陷进沼泽的战友牺牲自己的草地夜行,有老班长每天钓鱼给病号,自己却饿死的金色的鱼钩,有为战友前进献出的一袋干粮,这些故事全在一些书本中,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张老师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不但能收获感动,还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