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 快乐数学—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5-01-12 08:37:17
创新课堂 快乐数学—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此文共2445字]

创新课堂 快乐数学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明确了今后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下面就根据我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调动

在教育活动中,情感是重要的影响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实现精神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饱满的情感投入,是达成优良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尤其在现代教育的形式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性日趋明显。

对于有血有肉的人来说,最有影响力的触动方式莫过于“动情”。所谓“动情”,就是激起情感、振奋情感、触动情感、打动情感。而这就要求教师上课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满激情,用智慧和幽默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数学课上,我就经常编一些口诀和顺口溜,运用语言艺术,把数学课堂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混合运算时,为了让学生开心地记住运算顺序,我就编了“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这几句顺口溜,学生记得快、算的准,充分地发挥出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 在教学中适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我也曾听一位学校领导这样说道: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应着眼于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真是一语中的。

一枝笔、一张纸同样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教案;没有“多媒体”,许多老师不是照样上出有内容、有深度的课,不要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停留在那些表面上“花哨”的事情上,要用其长,而非取其短。

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在于直观、处理大规模规范的信息的效率较高,还有在Internet高度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它的缺点同样明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慢。

而在课堂上我们面临的是许多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需求可能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计算机无法象人脑那样及时做出回应,尺也有所短,计算机不是万能的。

并且,我们不能因为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了板书设计。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三)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有不少家长就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只在乎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很少意识到学生书写上的坏习惯会导致计算错误。

例如有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不规范,甚至有的还歪歪扭扭,如“1”和“7”不分,“3”和“5”不分,把“+”当成“÷”,把 “0”写快了看成“6”“8”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强小学生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大有必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练习册和卷面上的列式计算、脱式计算和应用题的下面留给学生写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并且没有横格,学生有一点不注意就会写的乱而杂。所以要指导学生根据每道题所给地方的大小,合理分配写算式、计算、回答的位置。最好让学生在心里想好该怎么样做,分几步做,打好底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布局合理,一定要做到规范、整齐、干净。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四) 评价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所以,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例如:一只口袋里有许多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个数,有些写的是6,有些写的是7,其余都写的是8,你从口袋中摸出两张卡片,将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结果是多少? 方法一:摸出的数字相同,有6+6=12,7+7=14,8+8=16;摸出的数字不同,有6+7=13,7+8=15,6+8=14。 方法二:摸出的数字有6,有6+6=12,6+7=13,6+8=14;摸出的数字没有6,有7+7=14,7+8=15,8+8=16。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类似上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讲,可以用形成性评价记录表来记录学生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过程性评价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的评价,它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接受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和阻力,通过过程性测验找到"症结",并提出克服障碍的办法。

(五)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陈述性的学习内容外,创设了许多以学生所经历的事例为情境。如:踢足球、乘车、送水、跳绳、分苹果、踢毽子、搭积木、买铅笔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尤其作为一位老教师,无论我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我们才不会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迷失!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创新课堂 快乐数学—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此文共244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