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换位思考
北冶镇第一初级中学高红涛
换位思考是一种能力。家长面对教师,要换位思考;教师面对学生,要换位思考;家长面对孩子,要换位思考,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家长真正的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的意义
1. 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动机,从而真正理解孩子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我们就会误解孩子,也没办法正确的回应孩子,弄不好会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
2. 帮助我们体验孩子的感受,从而改变教育行为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孩子,感受孩子。从孩子的立场来看事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改善亲子关系。
3. 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关注孩子内心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寻找现行背后的动机。有时候,换一下位置,站在孩子的这一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看问题,多学点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孩子,能更理性地对待孩子。
二、 换位思考的障碍
1. 思维定式的影响
换位思考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倾向,不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不能做主观臆断的推测,不能想当然的想问题。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成人是经常犯这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的。
2. 沿袭上代人教育方式
有类家长凭着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从来没有检查过自己做的对不对。更没有去想,和自己的童年经验有什么关联。
3. 生气时难以做到换位思考
当家长失望、生气、发怒、心烦的时候,是很难做到心理换位,因为这些是让我们失去理智的情绪状态。而换位思考需要冷静,需要可观,而在这种情绪主宰下,即使家长知道换位思考的好处,也不能冷静下来理智的、主动地或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
三、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1. 回忆自己当孩子的时候
我们在教育上的很多麻烦都源于成人的“以已度人”,忘了孩子到底还是孩子。所以,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而是先在脑子里,倒回去想一想,我们做孩子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愿望,有什么要求。这样,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愿望。
比如:我看到孩子犯错了,先想想,我小时候犯错时,我的父母是怎么对我的,当时我什么感受?我让孩子做事,他竟然不听我的。这时,先想想,我小时候,父母一定要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我是当时是怎么想的?我准备打孩子时,先不要巴掌落下去,先想想,我以前被父母打时,我心里当时怎么想的,会恨父母吗?会讨厌他们吗?
2.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想想孩子会怎么想
我们的动作比思维还快,这往往容易造成我们教育的失误。因为省略了思考,特别是换位思考这一个步骤。不去考虑是否能够接受,孩子是否愿意配合。孩子心里是否认同我们的做法。
思考:
我的说话方式能让孩子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那一定是说话方式有问题。)
我的期望是否是孩子想要的?(如果孩子不想要,为什么不想要?他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更好的让孩子接受的办法?)
提醒:在每次要对孩子发出教育行为之前,先把自己降在孩子的位置上。这样提问自己,抓住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词:孩子能否接受?是否想要?什么感受?什么反应?
3. 不要忘记孩子和我们一样
家长与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为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
●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公平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是一样。
● 家长希望在做得不好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
● 当感到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家长希望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样。
4. 试着去理解
有时,我们对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总是刻骨铭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同身受,会激起我们的共鸣。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机会去经历,但不等于说我们不可以试着去理解它,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善良,去关心孩子。
总的来说,学会换位思考,是家长和老师必学的一种思维上的技能。习惯成自然,当换位思考成了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能经常地自然而然地进行换位思考,那么,我们面对孩子时,同样也能做到换位思考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