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思考
马桥镇金斗学校:肖仕海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 、家长、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重视。
在农村学生家中,家长大多不能为孩子做阅读的榜样,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阅读。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农村学校长期疲于抓学生成绩提高,多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只重视课本知识,认为所谓读书就是限于读那些教科书。他们认为,课本读好就不错了,还去看什么课外书,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受这样那样的影响,农村孩子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基本不读或很少读课外读物,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2、阅读习惯缺乏持久性。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科学训练。老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想起来就强调一下,心血来潮时过问一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不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良好的习惯。
3、缺乏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
这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佳的主要因素。由于不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要求,提供指导,学生。或是嘴上强调要多读,却没有给学生开出书单,更没有系统地进行读书方法的引导,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交流分享那就更谈不上了。一部分本身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也因为无指导而随手翻翻,时间久了也没有了阅读的动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条黑胡同,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当然就收获极少,收效甚微了。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如此诸多的问题与现状,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地引导农村小学生走入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积累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阅读这条路来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1、创造各种条件,拓宽阅读时空。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与设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如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并充分运用,保证开放;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放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提倡六年级毕业学生把看过的课外书送给低年级学弟学兄们看。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减少书面作业的同时,及时选好或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保证学生有在校阅读时间。特别是发挥寄宿制学校优势,固定专门时间用来学生静心阅读。老师要成为能给学生开书单的人。如开展“共读一本”活动,一个时段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作为统一指导的读物等。教师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利用家长会、班级群发动家长支持孩子阅读,生日节日买书送给孩子。
2、科学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没有方法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其收效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指导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制作阅读卡,写读书笔记;可以指导梳理思维导图,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当然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备课,备好指导方法并坚持不懈有序推进。
3、开展丰富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读书的基本动力。要保证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必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这样:(1)巧借课文激趣拓展。例如:教学古诗《咏柳》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找一找,再读一读、背一背,看谁找的最多?记得最多?(2)故事或问题引趣。老师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让学生读读原著,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3)定期召开课外阅读交流汇报会。让同学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其形式有:开读书会、朗读比赛、故事会、好书推荐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必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是单纯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阅读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不能只盯着书上的文章繁琐的分析,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而要注意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实现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