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24-12-13 09:41:59
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汇报材料[此文共3919字]

合力培育一代新型职业农牧民

近年来,xx县紧把时代脉搏,以培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新型农牧民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省市文件安排,结合全县农牧产业发展和农牧村劳动力队伍建设实际,研究制定了年度《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人社、财政、发改、农牧、国土、工商、金融等30个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采取以会代训、远程教育、集中办班等方式,组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科技副乡(镇)长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就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开展了专题培训,增强了各责任单位做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主动性。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全面落实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开展。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遴选调查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高山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优质牧草种植、设施蔬菜栽培、玉米制种、药材、红提葡萄种植、小杂粮生产等优势产业和农业机械维修,畜禽繁育员、村级防疫员,农村合作组织经纪人等服务领域开展了新型职业农牧民遴选调查工作。经县、乡、村三级自下而上审定,先后从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中遴选从事农牧业生产、有一定经济基础、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龄在55岁以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950名,并以乡镇为单位,同步建立了遴选台账。

三、结合实际,科学实施培育培训

按照“农民自愿、逐级审核”的培育对象申报程序,通过村、乡(镇)、县三级审核,对遴选的950名培育对象从培训需求、主体产业、经营规模、收入现状、务农意愿、发展策略等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建立培育对象档案资料。先后详细制定了年度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等形式,分行业、分类型、分步骤、分段式的开展了系统培训。2013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160人,占任务数的160%;2014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441人,占任务数的112.5%;招收中职生70人,占任务数的140%;2015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307人,占任务数的102.3%;修订完善了《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认定主体,先后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634人。同时,通过现场检查、电话抽查、走访培训学员、查看培训台帐等方式,及时了解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创新方式,不断提升培育培训实效

培育工程实施以来,紧紧围绕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成长和学习特点,分类分层实施培训,不断提升培育培训实效。一是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提升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成立科技服务小分队,分赴7个乡镇重点开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饲草料配制、疫病防治、农机维修、农作物、中药材种植技术、电子商务、合作社运营等实用技术培训,将培训课堂搬进农牧村院落、田间地头和牛棚羊舍,现场示范,现场解答,让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直通农牧村、直达农牧户、直送农田棚舍,并与70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签定培育联系卡,建立跟踪服务关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农牧业信息平台,帮助群众找信息、觅商机,使农牧民的“手”更巧,“心”更亮,科技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二是在确保培训实效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以生产经营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为重点,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指导、赴外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农牧业高新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电商销售等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细毛羊标准化生产、农机维修、牛羊育肥为主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了农牧民运用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在产业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提升产业引领能力。立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发展农牧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业合作社打造成新型职业农牧民提升培训的主阵地。利用各类专业合作社采取入户指导、集中办班、“菜单”选学、典型示范、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并抽调合作社技术骨干、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深入牛棚羊舍为职业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职业农牧民解决生产难题,进一步增强了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在创新工作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培育培训实效。紧紧抓住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一业一训”、“一技一训”,分行业、分类别、分层次确定培训对象,在坚持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以会代训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教 “派出去”学的方法,做到农闲季节以集中讲授、赴外实践培训为主,农忙季节以现场示范指导为主,采取“培训服务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科技培训服务与职业农牧民的零距离对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职业农牧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要求职业农牧民参加培训”向“职业农牧民要求参加培训”的有效转变和长足发展。

五、多措并举,详细制定扶持办法

为了更好地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现有的农牧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制定出台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管理制度。我们在广泛征求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酝酿探讨,制定了具有我县特点的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成长发展的《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扶持政策》,并将现有的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六、完善措施,不断夯实培训基础

立足我县区域特色经济、农牧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库、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加大培训师资力量建设。通过聘请省、市、县农牧、科技等部门单位和甘农大、河西学院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师资库”;聘请农牧村致富能人、科技能人、产业带头人、农牧民合作经济领办人组建“乡土师资库”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涉及各行各业的县级部门、乡镇、村三级培育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在现有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确定皇城镇细毛羊改良及标准化生产培训基地、白银乡设施葡萄种植实训示范基地等23个示范基地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劣实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基础。三是结合我县农牧业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围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舍饲养殖、疫病防治以及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蔬菜栽培、设施葡萄种植、农机具维修等实用技术和涉农政策法规,编印了《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

虽然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牧民群众参加科技培训的意识淡薄,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参训学员不能很好地处理生产与培训的关系,集中培训与生产生活两不误很难兼备。二是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务实培训工作抓得不深不实。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个别乡镇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比较被动。三是开展深层次培训缺乏资金支持,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校将按照2016年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培训质量。进一步探索和制定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的统一高效、协调配合的培训机制,建立有利于农牧民“常学习、常受益”的科技普及推广机制,把农牧民科技培训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业创新”、“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手段、努力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采取深入农牧村办班、远程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印发资料等多种途径;围绕我县细毛羊标准化生产、舍饲喂养、肉羊肉牛育肥、畜禽疾病防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高效栽培、中药材生产技术等知识作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对农牧民知识和技术的需求,重点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涉农培训项目,对务农(牧)农牧民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突出先进性、实用性,确实把农牧业生产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牧民群众,着力提高农牧业科技入户率,扩大培训覆盖面,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农牧业科技普及程度。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抓好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生产和绿色畜牧名县建设,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统筹谋划和协调,切实树立“以为谋位”观念,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农牧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稳定和完善体系建制,大力推动在农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创建农牧民田间(圈棚)学校,通过“转型、创新、融合、提升”推进能力建设,全力助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聚焦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外聘专家学者和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培训师资技术指导、引导和辅导服务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学员建立相对固定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关系。举办师资培训班和教学能手大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培训力度,为地方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指导和培训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为大规模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是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高效、便捷的优势,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做到报纸上有报道、电视上有画面、网络上有信息,从而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积极挖掘培树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以事实教育广大农牧民,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科技、强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农牧民爱农、重农、强农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的影响力。

《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汇报材料[此文共39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